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 张晓剑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法古不泥风格独俱  根植传统书艺精湛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晓剑作品鉴赏


          南宋.陈槱《负暄野录》石湖云: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画,全不见其笔法神气,终难精进;清.梁巘在《平书贴》也说: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概括起来就是凡书法艺术,都必须承古而创,不然就是所谓的“江湖”体,然而如今社会上很多却把书法表演化,吼书射书等大行其道哗众取宠,美其名曰创新。不过可以断定,这些都只会在这个浮躁时代蹦哒一阵,昙花一现罢了,真正脚踏实地从传统中来,并在严格法度中展现自我的作品才能成为经典,才经得起历史考验。


          张晓剑,陕西西安市临潼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翰墨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翰墨书画院副院长,宁夏老年书画协会会员;宁夏书画发展促进会会员,宁夏铁路书画协会会员,银川市西夏区老年书画协会副会长,红旗飘飘书画院宁夏分院副院长。自幼酷爱书法。自1983年10月参军入伍后,利用空闲、坚持挥墨临池,特别是在担任文书工作后,接触到诸多书法名家,其被他们的优秀书法作品深深吸引,敬仰不已。于是暗下决心,努力学习书法理论,临帖不掇,勤学苦练,成效显著。在颇有建树的师首长热情指导下,使其对书法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各朝代著名大书法家有了清晰的认知。并积极创作,取他人之长,补我之短,在全国和各省市的书法大赛当中,累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书画爱好者和收藏者们的一致好评。


    2021年在中华全国金鼎文化艺术名家榜入榜评选中,被评为入榜艺术家。


    纵观当代书坛,习书者大多始摩二王或颜真卿等人的书风,但大多会走入“死临到临死”的怪圈,很难脱帖而有自己的东西,有的研习多年却总是得其形而难有韵,有的甚至一创作就接近江湖的路子味道,其根本原因除了本人悟性外,笔者以为是现代书家在传统笔法的把控不到位。同时也是对书法文化底蕴认知上的欠缺,张晓剑老师的作品精研覃思,专写正宗的同时,之所以做到法古而脱古,传统且正统,就是他在古人的影子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这一看似简单的转变,恰恰是大多数书法人毕生追求也难以达到的。


           关于书法评论的吹捧词藻很多,有的语言很优美,但用多难免有言过其实之嫌,对于张老师作品,不必用那些专用赞美词,所谓货在眼上。张老师说:“我书法创作不求闻达于天下,唯求书其我意,回归真我”。很朴实的一句话,彰显了他的胸襟和对艺术追求的真谛。也许就是他的这种思想高度,作品才印证了米芾曰:书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布置。也诚如清.朱和羹《临池心解》曰: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这些前人总结的经典论断,如何去付诸实践,从而达到一种常人难及的境界,在这方面张老师是下足了功夫的。


          书法是无言的纸上舞蹈,整体来看张老师作品把速度与力度控制得相当精妙。速度快时如飘风骤雨惊竦,速度慢时恰如落花飞雪。在体现功底方便他以碑学立骨,以帖学传神,众幅行草作品,碑帖之韵十足,点画飞弛,高低有趣,乍眼之时看似朴素,细细品味实则气度超然也!这就是春秋不辍的磨炼之后,取法为上,得法亦为上乘的造诣。所谓得书之精妙,莫不如此也。

           如何判断一个书家的优劣,虽仁者见仁,但还是有多数认同标准的。真正的书家在创作时法度严谨,一丝不苟,是经历了岁月的洗涤和锤炼自然铸成的,所谓自成一家风骨,那可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是几十年用汗水浇灌出来的。从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张老师是十分注重于气的修炼,笔未到气已吞,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成功地找到了个人、现代、传统三者之间的融合点,实现了书法意、象、境的完美统一,同时在笔墨当随时代的探索中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书法界综合型的书法家是少见的,毕竟想要达到专而博,博而精的书法境界,其要求还是十分苛刻的。张老师则是一位真真切切的综合型书法家,无论是正书还是行草书,都在他的笔下达到了至臻境地,作品既有传统神韵,亦不失新时代之风气。起笔落笔都不乏大家之风范。当然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对于传统文化艺术,张老师是常怀敬畏之心的,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越写越不满意,越写感觉越怕写,总觉得仅得书法艺术之皮毛。这是一个艺术家最朴实认真的本色,相信在未来的书坛上,张老师将会成为那颗最亮的星。






        


    照片
    作品
    我也要加入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