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滨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著名书画活动策划艺术家 刘家滨
刘家滨 、字 :金石、号:太空,笔名:安岭斋主。黑龙江哈尔滨人,生于60年代初,汉族,硕士学历,中共党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金太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主要社会职务包括哈尔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黑龙江省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哈尔滨市工商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哈尔滨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副会长、龙商国际联盟常务副主席、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黑龙江酒类协会副会长等职。
曾获得全国青年企业领头人、全国青年创业行动先进个人、黑龙江省青年优秀企业家、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联合会优秀青联委员、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哈尔滨市发展民营经济青年杰出贡献奖等光荣称号。
开发建设了北京艺汇家国际手工村;组织并筹划了第一届和第二届《艺术哈尔滨》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首届国际油画作品展、《祖国颂》黑龙江省公安厅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庆祝建国六十五周年企业家省工商联书画摄影展、第二届艺术哈尔滨暨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展、中俄国际博览会暨第十六届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哈尔滨对俄文化艺术博览会第十六届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忠诚颂——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黑龙江省警民书法美术摄影优秀作品展》、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全国著名画家采风画展、哈尔滨双城印象展、黑龙江首届青年书画展等多项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孝、悌、贤、德、善、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得到了地方政府以及全社会的赞赏和认可。
摘要: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工作高度重视,可谓达到空前高度,对学校及社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特别是学校这个培育国家未来的主战场,更是把书画、国学礼仪等纳入常规教学考核。现本人就如何提高美术教育中的美感意识发表拙见,希望抛砖引玉,共同商和榷。
美术教育不光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认知与技巧训练,同时更需要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与欣赏能力。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加强美育教育,能够赋予学生发现生命之美、体验生命之美、创造生命之美的健全美感。本文通过对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美感的方式进行分析,旨在能够为我国美术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从而使素质教育能够切实地发挥作用。
美术教育是培养每个生命个体感受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青少年通过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美感培养,能够形成完善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世界观,因此,美术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美术教育中,美术老师需要充分发挥美术的美感培养优势,提高美术教育的内在价值,促进学生与世界的和谐关系的形成。
一、美感在美术教育中的真正内涵
一般人认为美感只是外在给人的一种直观感觉,其实真正的美感是包含内心深处内在美的体验。美感是一种能够陶冶性情的方式,通过对美的认知和领会,能够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从而形成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老师应当重视学生的美学感受,通过创新发展美术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发现美、追求美的自我意识。学生美感能力的提升,能够反作用于美术教育,在接受美术教育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意愿以及主动探究精神。可见,美术教育与美感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美术教育为美感培养提供的基础和动力,而美感的提高能够使美术教育更具张力和价值,使学生的美学素养得到提升。
二、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美感特点
美感具有感知性特点。学生对世界的认知离不开感知性,而在美术教育中的美感培养,能够提高学生感知事物的外观、材质、形式、声音、颜色等多方面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深度和广度。美存在于每个学生的周围,通过利用美感的感知性优势,可以促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之美、艺术之美以及自然之美,并能够通过视觉与听觉感受的融合,使美感更加具体和生动,从而实现对生命之美的享受与热爱。可见,对美的认知离不开学生的感知能力,以感知为基础的美感探寻才是提高美学素养的直接途径,因此美感的感知性特点是美术教育发展的依据。
美感具有情感性特点。人的情感是对外界感受的内心情绪表现方式。美术教育中的美感,能够将情感与审美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帮助学生将亲身的美感体验能够升华到情感层面,在美的感受过程中得到情绪和心理上的满足。美感中的情感性与每位学生的思想和情绪紧密相关,学生在美感培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明确生命的意义,从而珍惜并热爱当下的生活。美感中情感内涵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同时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将感性与理性进行结合运用,提高学生的意志水平,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美感具有想象性特点,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美感中蕴含着想象特点,美感不仅仅是对外界世界直观的认知,同时也能够通过想象能力的提高,在审美对象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加优化的美学形象。想象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一种天生能力,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美术创造,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美术教育中应当重视想象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美术想象环境,帮助学生通过审美对象的外在特点,发掘更加深层次的内在精髓,从而实现对审美对象的真正理解和领会。想象的世界是没有边际的,学生通过美感中的想象性,能够在更加广阔的美术世界遨游,使精神和心理都获得美的享受。
三、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美感培养途径
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首先应当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水平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通过直接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理解美术的内涵。美术作品内容极为丰富,包括了生活中常见的绘画、艺术设计、雕塑,甚至是服饰、建筑等,因此美术作品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美术作品主要通过颜色、形状、线条、搭配等多种因素共同组成一个能够带给人们视觉或者听觉等感官刺激的美学形式,从而将美术作者的情感通过艺术形式予以展现。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美术老师在课堂上应当将美术技法与美学感知进行结合。通过技法学生的审美感知意识,提高感知的效果。学生的审美感知往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老师应当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美术特质,避免将学生的感知进行束缚与固化,给学生更多的美术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对生命当中每个美学内容的体验。
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还应当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情感是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一种感情上的升华,通过有效的审美情感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在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不如意和困难,都能够通过正确的情感引导增强生活的信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很多的社会潮流都对学生产生的明显的影响。通过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对社会潮流的审美判断,形成正确的潮流意识。
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审美想象的培养对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美术老师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想象,通过美术现象认识到其中的本质。由于美术教育有着较强的层次感,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美术技巧时可以将审美想象进行有效渗透。学生在学习美术时,通过想象对美术作品的意境、情感等进行探寻和了解,并在想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实现美术素养的提升。
四、结束语
生命是每个人感知世界的载体,只有充分认识到生命中的美,才能够实现对生活的热爱。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从单纯的知识型学习转变为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等全方位能力的培养,美感教育即为其中的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