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 刘百泉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刘百泉的行草书法在用笔上纵敛有度,散中寓整,每个字的书写自由度很高,肢体夸张但重心稳当,在大动飞跃之中有一种“乱花飞舞不离其树”的雍容气度。他善用中锋作势缠绕回旋,连绵不断。他那种书写时用笔的快慢、笔力的强弱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富于节奏的韵律和连绵不断的恢弘气势,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在运笔飞动过程中,他注重了粗细起伏的变化和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注重字与字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呼应联系,也注重了行与行之间的参差变化,这反映了他追求一种个人特色的奇崛书风。尤其是行距的疏密相间和揖让开合,增强了作品的奇逸之势。

        刘百泉的行书富有字体变化丰富,从整体上构成了一种意境之美。似花叶飞舞,似泉流飞注,似凤翥龙翔。尤其是仿古纸上挥洒的行书体,犹如千年古藤,盘根错节,奇妙旖旎,高古韶秀,令人爱不释手。

       刘百泉的行书绵里藏针,含劲蓄力,看似绵柔飘逸,实则筋骨苍迈。只是行书中藏头护尾,逆锋潜藏,露峰昭然才能表达出行书的流畅、勾连、飘逸、轻盈。刘百泉的书体,仔细观赏就能渐渐感受的刚柔相济的韵味浓郁。

       书法的表观也是书家集齐学养、胸襟、见识、智慧、风度、雅趣等多重素养的综合体现。苏轼是北宋行书大家,他的书法墨酣丰润,骨肉兼备,自有一种风流韵胜在字里行间隐逸,他的字力去斧凿雕饰,追求自然清新。这和他兼具文、书、画及道释素养是分不开的,他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在刘百泉书法里,能发现这五者的统一。他的书法没有刻意渲染什么,但是反复观赏之后,总觉得一股神韵在整幅字迹之间游走。这股神韵就是作品的飘逸气韵。字体灵变,墨色丰富,笔力遒劲,塑造出或朴拙劲挺,或一气贯注的气势,这种气势正是神韵的经营者。字体的美,以骨为筋,以肉为肌,以血脉连理,凝聚成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的笔画个体。每一个字都是活泼的生命,再将这些字有序安置一起,就是形成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别具风流。这是一个书家综合素养内核的“非运力之能成”。

          虽然很多书法家终其一生,只抓一种书体,以集中精力,短时间内以取得最大的成效,但百泉认为这样的书法之路走不太远,书法会显得单调,缺少内涵,终究不能成为其追求的熔铸古今,包罗众妙的书法之境。所以,其广临诸体,与篆书、篆刻、魏碑、楷书、隶书当中徜徉古今,转益多师。其篆书自秦篆入手,继以邓石如,徐三更,赵之谦笔意溶于其中,形成端庄大方的小篆风格,大篆则喜楚简灵动、简约的风格,其喜欢把这种楚简的意趣表现在他的篆刻之中。魏碑多临写元桢墓志、李璧墓志,旁参当代名流形成简洁、灵动、大气的风格。楷书力追魏钟繇、唐初大家褚遂良,与其行草风格相辅相成。隶书则依然喜欢灵活多变的汉简,读其汉简作品可见其对汉简的理解与应用着实下了一番心思。汉简遗留真迹多杂乱无章,常人很难欣赏或找出临写于创作的法门,他则从汉隶中与汉简有“近亲”关系的石门颂礼器碑中找到了契合点,形成自己一种简隶的风格。临帖之余多与当地书法高手交流,向名师学习使他不断取得书法技艺的进步。

        刘先生的学书时间不是很长,10余年的努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其知道前路漫漫,追梦不止,书法是他今生梦想中的圣境。


    照片
    作品
    我也要加入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