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您当前所在位置:当代书画家人才库 > 新闻 > 美术评论 > “2011大同国际雕塑学术论坛”简述

“2011大同国际雕塑学术论坛”简述

字号:

 

2011大同国际雕塑学术论坛”简述

杨雷 孙婷婷

“大同国际雕塑学术论坛”于2011928在云冈建国宾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同市委市政府部分领导、双年展参展艺术家、曾竹韶奖学金参展学生、大同大学师生以及各大新闻媒体等将近3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由著名雕塑批评家孙振华博士主持,主题为“以古开今,再造传统”。6位资深学者和5位评议人围绕大同的雕塑文脉与正在发生的城市变革及文化境遇展开深入的专题发言。

论坛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发表致辞: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中,雕塑事业取得惊人的成绩。但是三十年之后此时,我们更需反思,要更加重视雕塑艺术本体的发展。不难发现,雕塑本体语言有时也无奈让位于社会市场的要求,所以更应该注重本体的建设,创造一套我们自己的应对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的艺术方式,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建设。第二点,要与时代同行。与时代同行有两个含义,一是精神层面;一是技术层面。精神层面是指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年代,在个人创作中间应与这样的时代同行。技术层面是指科技发展、工业发展、数码技术的发展等,都是这个时代带给艺术家的新课题。第三点,培养梯队问题。毫无疑问,一代一代雕塑家有不同的任务,推出新人、发现新人、培育新人,这是雕塑艺委会的工作,也是中国雕塑学会、各大艺术院校都在做的工作。

第一节:“雕塑与城市”

发言人:山西省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在题为《雕塑对城市的文化贡献》中指出:

大同市市政府提出“中国雕塑之都”口号,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大同历史上曾经为北魏的首都,辽金的陪都,并创造出两个文化高峰。因大同的文脉基因、历史积淀,所以我们选择了“雕塑之都”的口号。二是打造大同这座城市文化的战略发展需求。大同市市政府不希望大同在中国城市化浪潮进程中被淹没和同化,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一个有特色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必然是有雕塑的城市,老祖宗的文脉是我们的基础,所以我们提出了“雕塑之都”的口号。城市文化标志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象征,显示城市的个性,点亮城市的面孔,留住城市的记忆,一个伟大的雕塑作品就是城市的地标和名片。打造“雕塑之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衷心希望各位雕塑艺术家继续支持大同,为大同创造新时代的伟大雕塑,大同将建立雕塑馆,保存雕塑作品,与艺术家共同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雕塑之都,为中国文化的振兴和发展做出贡献。

评议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

耿彦波从大同文化史谈到大同雕塑的文化价值和对大同文化的众多贡献。201042,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命名大同为“中国雕塑之都”,这是对大同历史文化精神和价值的认定,也为大同在文化建设的新时期承古开今,确立文化的创造性。耿彦波集领导者、学者的双重性质,使得城市文化建设既有精神核心的导向,也具备科学发展的核心力。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今后将是以文化建设为先导,大同抓住了机遇,毫无疑问,大同未来将创造出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地方特色、国际视野的当代中国雕塑,大同未来的雕塑将达到“美人之美,兼容并包,天下大同”的境界。

第二节:“回顾与梳理”

发言人: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陈云岗在题为《大同博物馆馆藏雕塑艺术综介》中介绍了大同市博物馆馆藏的北魏雕塑。

昙耀五窟奠定了北魏佛教造像大格局、大框架的辉煌气象,大同博物馆馆藏雕塑最著名的部分分为“三墓一群”。昙耀五窟奠定了北魏佛教造像大格局、大框架的辉煌气象。第一,是精美的制作,雕刻细腻,富于装饰性,曲线性和几何图案完美配合。第二,是饱满、质朴生动的形体。除了细腻、饱满、质朴生动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即纯真粗犷。

评议人:中国雕塑学会名誉会长曹春生

很多人比较关注的是大同云冈地上的雕刻,对它的博物馆、地下发掘的文物,过去关注的比较少,也知之甚少。我们常常这么讲,山西省地上的文物多,保留的也比较完好,而陕西省地下的文物丰富多彩。今天陈云岗的报告进行了一次回顾和梳理,让我们知道大同曾经作为北魏国都的特殊历史经历,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第三节:“创新与拓展”

发言人: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隋建国发表题为《从曾竹韶奖学金评选看各院校创作教学现状》演讲。

作为“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艺术委员会的执行主席,每年在在评出各项奖项的背后,会发现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在今年第四届曾竹韶奖学金举办的此时,通过本次论坛,我将这四届所有的参展作品做了一些统计。

这四年所有作品有一个分类,第一部分是从六十年的学院传统里面派生出来的以写实造型为主的雕塑传统。包括生活流、浪漫主义,近二十年来,由于有了卡通动漫的影响,于是就有很多青年雕塑家把写实技巧运用到动漫中,继续深入就进入到了超写实,超写实之后就进入到超现实部分,除了拷贝一些日常形象,梦境、想象也会用这套写实技巧做出来。如果超现实艺术家的个人情绪浓一些的话,就会进入比较荒诞和反日常的状态中。另外一个部分直接跟古代传统有关,也可称之为复古。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潮流,就是把泥塑变为硬质材料,变成木雕、石雕、金属之类的,它们都是有形象的,利用写实技巧,通过不同的材料呈现出来,所以叫形象与材料。最近十多年来比较新的部分,也进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就是材料,这个材料是真正的尊重材料,会根据材料的语言特性与感受去创造一个东西,而不是拷贝一个东西。另外还有身体与观念,这与这几年观念艺术或新潮美术的影响有关系。还有就是场景与装置,主要是装置。最后还有声光电,也就是与新技术发生关系。

把作品分类之后,来看各个学校推荐来的参展作品,它们在这些种类中占多大部分,我就从中找出了这些学校的教学特色。

纯学院:鲁迅美院、西安美院、清华美院、中央美院。

生活流:湖北美院、中央美院。

浪漫主义:只有清华美院。

动漫:四川美院、天津美院。

超写实:中央美院占头份。

超现实,四川美院占头份,然后湖北美院、天津美院、广州美院。

荒诞:四川美院是头份。

复古:鲁迅美院和西安美院。

形象与材料:很多学校都有。

身体与观念,中央美院、上海大学美院。

装置:湖北美院、广州美院、中国美院、上海大学美院。

声光电及直接关注社会热点:没有特别突出的院校。

在所谓类别中,中央美院占的类别是最多的,这与它的工作室设置比较全面有关。鲁迅美院、西安美院和清华美院写实占的较多。四川美院动漫是强项,还有身体与观念,这跟重庆和成都的艺术氛围有关系。湖北美院装置部分所占较多。天津美院动漫较多,超现实和形象与材料较多。广州美院超现实、材料较多。中国美院超现实较少,材料和装置较多。上海大学美院有材料、观念、装置。

通过统计的横向的学院对比与纵向的分类比较,大概能看出来各大院校近些年来在教学上的一些特色,给雕塑教学提供一个可思考的方向。

评议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是在雕塑界同仁的关注和支持下启动的,隋建国从寻找资金、展览的组织策划都是亲力亲为。同时也确立了“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大学术水准。三年以来,“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的确是有很大的影响,也受到了各个院校师生的好评。此次隋建国的演讲,将四届获奖和入围的作品,做了一个非常认真的对比。通过这种梳理和对比,找到了一些各个院校自身的特色。当下社会信息高度发达,所以院校之间的差异性显得十分可贵,尤其是经过长期积累总结出来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应该予以保留和发扬。说到交流,“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不仅仅是通过展览扶持青年,起到发掘后辈新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加强院校间的沟通和交流,为我们的雕塑创作、探索实践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现在“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已经移师到大同,今后将汇集更多的院校和学生。这一切都预示着“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的系统慢慢的成熟和健康的发展,将会越做越好。

第四节:“展览与理念”

发言人:双年展策展执行人彭锋

这次展览所用的主题基于两点考虑。“开悟”概念,一是跟传统的关系。大同有传统的作品和佛教文化氛围,这是使用“开悟”这个词的第一个动机。但在佛教文化里面,“开悟”这个词用的不是很多,更多的是用“悟”或“顿悟”。顿悟太短了,时间持续性不强,跟传统发生的关系太强,所以用“开悟”,开始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不完全是佛教文化的概念,艺术家就是要来阐释这个概念,艺术家要往前看,往未来看。所以希望“开悟”能够跟中国经常用的一个概念——“开放”发生关系。第二个方面,“开悟”和未来发生关系。“悟”跟传统发生关系,“开”跟未来发生关系,但是这两个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考虑跟现在发生关系。不管做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最关键的是要对人产生影响。大同不大不小,设施齐全,这座城市本来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希望这样一个雕塑的展览能够改变大同人民习惯的生活方式,当大同改变之后,它可能在此引起人们对大同的关注,形成新的社会方式,新的时尚方式,引领整个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或者成为一种潮流。那么城市的人民怎么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适应这些作品,这需要艺术家一起来帮助他们,希望艺术家能开动脑筋,多创作一些有当代性的,有问题针对性的作品。

评议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

彭锋教授以宽阔的思维和独特的观念,为艺术界的展览活动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并且策划了很多的展览。彭峰提到的“开悟”和“开放”,是一个比较开阔的策展思路。而“开悟”,他提到有开始、开放的理念,这一点还是针对大同的历史和现状,就是说这个城市是一个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激进的一个结合。在这个城市里头,如何让艺术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去,转换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形成对生活的态度,这是我们这个社会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走向和谐。这个和谐建立在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社会改革的基础上,但是“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和谐”,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的心灵,这个社会是不会和谐的,在这点上我们的文化和艺术在未来起的作用是迫切的。

第五节:“交流与分享”

发言人: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托尼·布朗主要谈了自己理解的“传统”概念。

我在巴黎的工作室看出去就是艾菲尔铁塔,每到晚上塔身流光溢彩,当年在建造时,巴黎市民和法国人民都是非常恨这件东西的,但是现在它是巴黎的标志。卢浮宫前面的金字塔建造的时候,几度停工,还有过很多争议,但是现在它已经成为卢浮宫一件经典。所以要对艺术宽容。在当时那个年代不被认可包容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民众的接受,真正的艺术会流芳百世。传统并不一定是和当下发生剧烈的的冲突的,中国有一个核心的词叫“和谐”,希望“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和大同的雕塑发展计划最终能取得和谐的成果。当我接到这个邀请时,决定为这次展览创作一批新的作品,也借此尝试一些新的材料和技术,将中西两种文化进行一次碰撞。这次展览是一次独特的机会,获得了新的经验,令人非常的充实。

发言人:美国雕塑家罗伯特·迈克尔·史密斯主要探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现实,并如何再现现实。

我们不仅是在分享相同的材料,同时我们也带来从不同角度获得的技术和经验。最早数控加工石雕的技术的由来和发展,是美国新泽西的一位艺术家简森首先开发出来的,那时数控技床不是为雕塑而专门创作的,主要是用于建筑和工业生产。我们用这项技术做了很多的尝试,几年前我们就想到中国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厂,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这种手工制作能带给我们的作品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到中国来不再只是寻找加工和制作,而是发现我们也可以融入到中国本土艺术创作的圈子里面,成为它的一个部分。

评议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龙翔

两位国外艺术家分别就面对技术文化的冲击,谈到了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在当下,技术文化以及图像媒体对视触觉领域发起攻击。两位国外艺术家发言中有两部分,一个是数码艺术,一个是数码雕刻,数码雕刻在美国称为3D雕刻。数码雕刻仅仅是一种手段、技术。我们如何引入技术,服务于艺术创作,这是我们今天中国的艺术家要面对的一个课题,尤其是在高校。从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可以看出,由于掌握了这种技术,使得他们的雕塑语言和雕塑未来拓展的空间有了更多的可能。3D技术最先在工业上运用的,比方说波音公司,福特公司,它们的车模,飞机模,因为它们要在前期做试验。到了后来的视觉艺术领域,用3D技术的是好莱坞的梦工场,接下来才是我们雕塑艺术家运用这个技术。三维扫描技术对于今天中国的雕塑家而言,尤其是具象雕塑来说是一个福音。第一可以解决放大过程中的失误,减轻工作量。第二就是解决透视。3D技术及配套工艺材料,对于我们的雕塑家未来的创作而言,无论从体力,材料成本,还是时间上,都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

本次论坛建立起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从“雕塑”切入城市文化和精神,有针对性地梳理大同城市文脉,从而有效地实现和影响大同乃至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建设发展,配合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为大同打造“中国雕塑之都”奠定了高品质的学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