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您当前所在位置:当代书画家人才库 > 新闻 > 美术评论 > 2010年中国美术述评

2010年中国美术述评

字号:

担当使命,一路前行

──2010年中国美术述评

吕品田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收官的关键之年,有着总结历史、开启新篇的重任。美术界不辱使命担当,以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与时光一路前行,充满收获也充满探寻和思考。

一、增进认识,明晰思路

“十一五”期间,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我国文化领域在发展理念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性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就艺术领域而言,基于发展理念方面日益增进的共识而形成更加明晰的思路: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国家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确定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强调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显然,“十一五”期间不断深化的文化建设认识和不断明晰的文化发展思路,已经转化为更进一步的未来行动规划。

2011年,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宏大主题,美术界展开了一系列关系文化建设认识和发展理念问题的思想交流和学术讨论活动。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院等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研究和教育机构纷纷召开专家座谈会,共同梳理中国美术发展的现状,反思美术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明晰发展思路并谋划实施战略。通过交流和探讨,大家深刻地认识到,美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要根据当代社会历史条件,建构中国美术的核心价值体系,明确中国美术发展的主流价值取向和判断准则,并形成相应的思想理论体系。同时,大家也深刻地认识到,增强中国美术的社会影响包括国际影响,迎来中国美术繁荣发展的崭新格局,也需要在明晰的思路下切实形成强大的实践力。这些认识已综合地体现于对“十二五”的期待,譬如希望未来逐渐明确政府、艺术家、专业机构、艺术市场的不同分工,调配好各种服务艺术创作的资源,协调建立良好的艺术创作机制与发展生态,制定一个更加长远的、系统的、具有基础性的战略规划和行之有效的方案措施,有力地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也促进中国美术产业发展。

要为美术发展做好战略规划和措施制定,就要充分地了解和把握发展现状。为此,中国美协自2008年起持续开展“中国美术现状调研”系列课题研究,今年的研究课题有“各省市(自治区、解放军、新疆建设兵团)美协工作及美术状况”、“中国美术核心价值观研究”、“赴革命纪念地采风创作情况”、“体制外艺术家生存状态”和“80后美术家队伍状况”等。针对所设定的主题,这些课题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提出了材料翔实、内容丰富、分析客观、判断贴切的调研报告,为制定今后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美术观察》杂志从年初发起对“中国美术观”的探讨,并在重庆举办论坛,从宏观文化立场、文化比较的角度开展走向文化自觉,建构当代美术观的大讨论,对美术界的相应思想理论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大展纷呈,局面多样

1. 共襄世博、亚运盛会

2008年奥运盛会的绚烂“脚印”还未消遁,2009年庆祝新中国60华诞的丹青献礼尚在眼前,汇各国先进科技成果、集世界优秀文化精华的上海世博会又于2010年带给广大民众一道艺术胜景。造型新颖、特色鲜明的场馆建筑,构思精巧、形式奇妙的空间布置,涉猎广泛、丰富多彩的品物展示,使观众感受到人文之益和审美之乐。同时开展的以“生存•和谐•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美术特邀展和创作展览”,在上海和无锡轮番展出,作品涉及中国画、油画、版画、漆画、书法、少儿美术等门类,展期长达3个月。此外,许多美术院校和省市美术机构也纷纷举办相关美术展览共襄世博盛会,如“天下一家——中国画家彩绘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美术作品展览,邀请250多位国内优秀艺术家,以中国画形式描绘世博展馆建筑造型,反映世博会参展国的风土人情。

配合亚运会的“激情盛会,翰墨流芳——16亚运会全国中国画展览”、“和谐亚洲——16届亚洲运动会亚运当代艺术展”等美术活动,藉国际性的运动盛会进行文化交流、展现艺术魅力,也在2011年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 缤纷的双年展、艺博会

双年展、艺术博览会这两种外来的艺术展示模式引进中国已有多年,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大连、青岛、杭州等地都有政府支持、专业机构和策展人策划、民间资本运作的各种主题的展会。往年的这类展事,景象不乏热闹,但学术定位和运作模式却有待明确和提升。

今年,北京和上海于南北两地分别拉开双年展的帷幕。前者坚持架上艺术,后者以影像、行为、装置等新媒体为特色。以“生态与家园”为主题的“第四届北京双年展”,旨在表明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艺术家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文化立场和艺术担当,突出展现艺术家对当下生态情境的感知,激发社会对理想生态环境的追寻。本届展览增加了一些新媒体艺术作品,力图用多样的形式呼吁人们参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动,维护和建设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为呼应上海世博会的“城市”主题,“第八届上海双年展”推出了“以城市为剧场和载体”的“巡回排演”,首次尝试开放性和流动性的展览模式,强调展览的策划情境和展开的过程,同时也在空间和时间上对美术馆展览方式进行大胆尝试。

此外,“第14届上海艺博会”、“艺术北京2010──当代艺术博览会”、“2010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15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也各呈其美,参展的艺术机构也有所增加。在这些展览中,策划者力图找到学术梳理和商业运作的契合点,做出品牌和特色,扩大影响力,打造益加合理完善的由艺术家、画廊、收藏家、欣赏者等各方面构成的美术生态链。为了增强吸引力,这些博览会都特别展出了艺术大家的经典之作,还有当代新生力量的先锋试验,呈现出纷繁的艺术景观。

3. 再热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

自从2009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完成后,创作工程的作品开始巡回展出于杭州、南京、香港、厦门等地,在全国范围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由此也纷纷组织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引发了新一轮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热。上海、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甘肃、宁夏、四川、内蒙古、福建等省、市、自治区,由宣传部、文化厅、文联、美协联合主办,先后启动了本地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方式则借鉴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譬如设立组委会、艺委会,集思广益,确定选题和主创人员,再经过草稿审议、定稿评议,完成创作任务。各地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都以本省近现代历史和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艺术方式和艺术形象再现当地的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从当代视角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目前这些创作工程均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其成果如何,人们拭目以待。

4.艺坛大家回顾展回望新中国美术道路

2010年,张仃、华君武、吴冠中三位老艺术家相继辞世,感动于他们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探索创新的可贵精神,美术界为之举办追思会、艺术回顾特展,缅怀追忆逝者的艺品和人品,评价他们的卓越贡献,并由此引发人们对新中国美术道路的回望。李长春同志在吴冠中画展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艺术家对时代的奉献精神和对艺术的创新探索。此外,还有孙天牧、佟景韩等艺术家的捐赠为国家增添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而为表彰捐赠义举的展览,即如朱德群、王琦、李瑞年、赵延年、林岗、庞涛等艺术家捐赠作品展的陆续推出,则为观众了解和欣赏他们的艺术人生和创作成就创造了条件。

艺为人生——徐悲鸿的学生们艺术文献展和“林风眠师生作品展”分别在北京和杭州展出。前者展出包括冯法祀、吴作人、萧淑芳、艾中信、苏葆桢等在内的徐悲鸿25名早期弟子的400余件作品及相关文献;后者展出林风眠及其弟子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苏天赐、席德进等人的150件作品,向世人展示了徐悲鸿和林风眠不同的艺术选择及其教育实践所培育的艺术样貌。

此外,举办在这一年里的老艺术家的回顾展还有齐白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展览、庄丽正雅——刘凌沧工笔画精品回顾展”、“丹青映艳——田世光花鸟画精品回顾展”、“大美寻源——黄胄艺术回顾展”、“追求·创新——赖少其艺术回顾展”、“华彩妍秀——著名人物画家徐燕荪先生精品展”天高云淡——纪念宋步云诞辰100周年艺术回顾展”、“沉思墨境——卢沉、周思聪艺术展”、“漆彩人生·乔十光漆画艺术回顾展”、“魏传义艺术回顾展”、“行行复行行——方增先人物画大展”、“无声的呼唤——贾又福先生从艺五十周年回顾展”、“陈逸飞艺术展”等等,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让观众一次次地认识艺术前辈们的创作追求,并经受审美的人文陶冶。

4.当代艺术的展示梳理

“建构之维——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是由2009年在争议中成立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艺术院所主办,其意旨一方面在于较为全面地梳理、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创作格局和不同艺术追求;一方面则力图突出“建构”意义,展现当代艺术所创造的新的价值。由民生银行投资、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划的开馆大展“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进程”,集中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30年间引起过轰动与争议的80余位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而由独立策展人策划的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大型当代艺术展,则努力融合艺术博览会的形式,试图打造全新的展览模式。耗资1800万的这个展览,通过200多位艺术家、1000多件作品、13000平方米的主展场,展现了新世纪十年间的当代艺术创作面貌。

5.活跃的中外美术交流

“请进来,走出去”的对外美术交流,在2011年依然活跃。

“请进来”的展览中,“卢浮宫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珍品展”、 “立体主义时代——西班牙电信艺术珍藏展”、“意大利未来主义之路艺术展”,让观众了解了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流派。“事物状态——中比当代艺术展”、“美国当代版画展”、“我的孩子,春天来了——珂勒惠支作品展”等等,这些展览为中国观众打开了认识世界艺术的窗口,人们不出国门即可了解世界文化艺术的历史和现状,于美术创作和欣赏都有积极的意义。

“走出去”活动包括召开“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执委会议”、在日本、韩国巡展“第11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中国美术理论家代表团赴日研讨,美术家组团赴欧、美、中东、非洲地区考察交流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中国艺术家与外国艺术家的友好交往,有利于中国和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扩大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与港、澳、台地区的美术交流活动,2011年也有数量的增长范围的扩大。

6. 纷呈的门类专题展事

此外,还有许多其它门类的展览,如“女性艺术在中国自我画像为主题的,勾画出置身于20世纪初期到当下中国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女性的精神面像和心路历程;“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关注和探讨油画在表现当今社会变化、体现时代精神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力求中国油画创作具有更为深厚的人文蕴含;计划5年时间覆盖全国6大地区的吾土吾民油画系列邀请展,从研究油画的中国地域性着手,立足吾土文化,关注吾民感受,以确立油画民族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农民画时代时代画农民——全国农民绘画展”从农民画时代时代画农民两条主线入手,既有美术作品中对农民形象和生活的经典刻划,也有当代中国农民画家创作的成果展示,注重历史性与当代性的双重探索。相继在各地开展的还有“2010中国百家金陵油画展”、“第九届全国水彩水粉作品展”、“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首届中国青年原创动漫艺术作品大展”、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2010大写意国画邀请展、“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等不同门类艺术的大型展览,中青年美术家所占入选作者的比例有所加大,显示了美术创作新生力量崛起的强劲势头。

三、倡导写生,促进创作

当前的美术创作,态势平稳,浮躁状态大有改变。当然,创作中仍普遍存在图像化、制作化倾向。因此,写生、临摹、素描等关系创作状态的基础性问题再次为美术界所关注,有识之士希望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创作规律,倡导和强化写生、临摹、素描的基本功训练以及相关的深入生活、学习传统、认识经典的方式,以期艺术家能以开阔的视野、真切的情感和扎实的功夫投入美术创作,促进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精品力作的产生。今年的许多展览活动,都体现了这方面的考虑,这也反映了美术创作的一种动向。

为筹备201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精心组织知名画家近200人分9批,深入井冈山、瑞金、延安、遵义、会宁、韶山、西柏坡等著名革命纪念地开展采风创作活动,美术家们重温革命历程,感受艰难岁月,净化提升心灵,考察积累素材,为创精品、促力作奠定了基础。美术家们响应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关于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批入疆采风写生,现场感受新疆风土人情、祖国繁荣发展、民族安定团结,阳光新疆——写生作品展呈现出艺术家眼中的新疆建设新貌,在服务大局和美术自身规律间达成一致。以写生促进佳作产生,以座谈、研讨深化写生成果,以阶段性展览总结经验,为明年即将举办的“天山南北——新疆题材美术作品展览”做好准备,争取引导美术家创作更多精品。

“回到写生——三代油画家写生作品及临摹展”,首次以写生和临摹作品梳理了80年来中国油画的发展,提出了当前油画创作亟须反思的课题,如何从欧洲油画的历史渊源中寻求提升中国油画的艺术品质,如何在面对欧洲大师名家的经典作品的临摹过程中缩小与大师的差距。

“异域行旅——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画家国外写生专题展”共展出傅抱石李可染、赵望云、黎雄才关山月赖少其张仃、刘蒙天、石鲁、亚明等画家在国外写生的作品,探求他们运用如何传统的绘画语言表现异域题材,这对探讨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语言的变化和题材的拓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精神与历程: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展”汇集了中央美术学院几代艺术家的素描、速写、创作草图等近600件优秀作品,在武汉、广州、长沙、上海、西安、重庆、青岛、沈阳等地巡回展出。这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素描专题展,浓缩了中央美院60年素描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历程,展现了美院独特的教学沿革路径、师承关系、演变的逻辑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让观者感受到素描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也引发对美术基础教育的思考。

四、创研提高,培育新人

为继续营造有利于青年美术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有计划的培养和扶持青年画家中的优秀人才,中国美协举办青年美术创作骨干培训班。通过名师专题讲座、草图观摩指导、深入农村、部队和厂矿企业采风写生等方式对20名青年美术家进行创作辅导和培训,期冀这批从全国遴选出来的优秀人才开阔视野、再创佳绩。

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是中国美协发现和培养中青年美术家,拓展中国美术国际视野,加强海外交流力度的品牌项目。致力于使有才华、有能力、有发展的中国美术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走出国门,直面世界文化艺术的激荡与挑战,深刻认知与把握现今世界美术发展动向,研究解决当下中国美术在全球化语境中面临的困境和难题,从而实现“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目标。首批派遣成果已汇编成集出版,2010年选派工作也已完成,2011年计划也已下发。研修人员带着实际问题上路,分别就访问国家的美术创作、研究、评论、展览以及教育等众多领域展开调查和分析,从世界各地获得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丰足而又独特的心得和研究成果。这些研修课题涉及诸如大型历史绘画、当代绘画的美学追求、古代艺术的当代意义、艺术与文化、雕塑与时代、现代艺术批评与艺术史学,以及当代的设计趋势等重要课题。

“艺考热”持续多年后,由于政策调整、低就业等原因已呈现出下降趋势。教育部在继去年全面实施统考、提高艺术本科文化录取控制线等措施后,再次在2010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中明确规定,对设立艺术专业加以严格控制。高学费带来的低就业率更为“艺考热”降温,据报道,山东省高校2010年一般专业有效就业率不足50%,部分高校的美术类专业就业率很难达到10%,有的高校美术类学生就业率为零。这些现状迫使家长和考生趋于理性。

五、机构重组,整合资源

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新时期需要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中国国家画院率先整合资源,进行机构调整,通过组建国画院、油画院、版画院、雕塑院、书法篆刻院、美术史论研究院和公共艺术院,以少而精的机构模式和专聘结合的用人制度,尝试画院发展的新思路,邀请方增先、詹建俊、黄永玉、钱绍武等一批著名美术家担纲学术带头人,以期推动美术创作、研究活动,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文化部针对画院和美术馆启动“全国画院优秀创作研究扶持计划”和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旨在鼓励和支持国有画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术创作研究活动,推动画院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推动美术馆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美术馆的建设管理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通过项目的申报和评审,促进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对画院和美术馆工作的重视,积极引导画院和美术馆关注自身的建设,使创作、研究、展览、收藏等方面的规划更为科学、有序、有效。

六、艺术产业,投资热点

2010年艺术市场行情再度火爆,大规模的资金注入使得艺术品拍卖频频出现亿元天价。根据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发布的《2009—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年度成交额为212.5亿元。2010年的年度总成交额突破50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150%艺术产业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艺术品投资已经成为领先于金融和房地产投资的重要投资项目。中国经济的增长催生了更多的藏家,藏家数量的迅速攀升,形成了强大的购买力。中国成为继美、英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艺术品交易市场。但仍可清醒的看到,部分游资炒作与一些不规范操作,将艺术品市场作为一种短期牟利的平台,艺术品市场应该予以正确、科学的引导与管理,使市场趋于良性循环。目前在艺术品金融化趋势下,艺术资产担保、抵押等融资模式和产业也异军突起,艺术产业与金融业的互动发展延伸出的市场将逐步形成规范,并将稳步发展。

七、慈善惠民,传递爱心

美术家是具有社会担当的群体。青海玉树地区发生地震和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后,美术家协会、各地院校、画院纷纷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组织慈善捐款捐作品,支援灾区,表达爱心。在这一年里,美术界在当地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文化惠民、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组织美术家赴部队、农村、厂矿慰问,义捐美术作品等等,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