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美术述评
字号:小 中 大
2011年中国美术述评
杨 萍
回首2011年,作为“十一五”收官之年和“十二五”开局之年,美术界依然精彩不断,以艺术的方式图鉴历史,规划未来。
一、制定规划,展望未来前景
新年伊始,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即分别召集美术界专家召开“‘十二五’时期中国美术发展战略座谈会”,就服务大局、完善机制、理论创作、对外交流、文化惠民、保障维权等内容展开讨论。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这一具有深远指导意义的谋篇布局为中国美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11月,在第九次文代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四点希望、四个坚持。全国美术界再次掀起学习的热潮,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自觉遵循艺术规律,立足传统,勇于创新,在“十二五”规划的框架下,制定美术发展战略,在构建价值体系、引领美术思潮、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等方面推出切实举措,为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发挥美术应有的作用。
二、图鉴历史,回眸光辉岁月
1.大型展览隆重纪念节庆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举国上下举办各种美术展览活动,庆祝、纪念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美术家们纷纷紧扣主题进行美术创作,在尊重历史、尊重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下,尝试在新时期对革命历史题材进行新的解读和诠释,并在形式、体裁上加以创新,彰显出主题性创作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无论是中国美术馆拿出馆藏精品,以经典作品热情讴歌“光辉历程”,展现“时代画卷”,还是中国美协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百余位美术家赴革命纪念地写生创作,生动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火热革命到和谐发展的瑰丽诗篇。还有浙江省推出“最前线”,上海市策划“咱们共产党人”,革命领袖毛主席的故乡湖南展现“辉煌岁月,红色经典”,美术名家走进党的诞生地嘉兴写生创作。美术家们以饱满的热情挥毫泼墨,用翰墨丹青歌颂党的丰功伟绩,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
辛亥革命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综合美术作品展”将主题创作与艺术创新紧密结合,推动了综合材料美术创作的发展。中国美协组织主创画家沿辛亥革命酝酿、起事、成功的历史线路赴广州、武汉、北京等地考察调研、写生创作,全面反映辛亥革命历史风貌,并将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与相关旧址遗迹的保存修复研究结合在一起。“百年风云·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汇集了中国美术馆及相关艺术机构收藏的反映辛亥革命历史风云的主题性创作,展示了辛亥革命名家和历史文化名人的丹青墨迹。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术作品展”以艺术的方式表现了青藏高原的优美自然风景、独特人文景观、悠久历史文化、民族和谐生活、社会主义火热建设、子弟兵戍守边关、军民鱼水深情等不同题材,集中展现了民主改革后西藏建设的成就和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
2.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
年底正式启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继“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后又一项国家立项、出资、收藏艺术品的盛事,计划历时5年,投资1.5亿,通过招标的方式,召集美术家创作150余件具有艺术性、文献性的精品佳作,用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形式来呈现五千年中华历史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展露美术魅力,力争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塑造杰出历史人物、展示中华科技文化成果、描绘历代社会风情图卷。
盛世修史,美术创作工程就是通过艺术的画卷书写中国五千年沧桑巨变,塑造自强不息的国家和民族的形象。通过鲜明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艺术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体现和发挥艺术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创作多元,内涵样态丰富
1.版画年,缅怀和致敬,传承与创新
今年是中国的民族文化旗手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也是他亲自倡导和发起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因而被中国美协命名为“中国版画年”。“第十九届全国版画作品展”、“第三届中国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光荣与时代——纪念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八十周年”、“为人生的艺术——纪念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八十周年”、“纵横时空·黑苏皖黔粤当代版画巡回展”、“中国版画进万家”、“中国青年版画邀请展”、“首届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版画邀请展”、“复数的意义——中国当代版画邀请展”等相继在各地展出。与此同时,以沪杭地区为中心,也纷纷举办了多项专题版画展览,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浙江美术馆汇集展出百余件经典鲁迅形象的“鲁迅的面容”,中国美术学院回顾版画之路的展览“重觅与重负”。这一系列展览活动,都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弥足珍贵的不同时代的版画精品,回顾那以刀为笔、以刀为枪的新兴木刻运动,重温中国版画八十年的历史,展现当代版画新样态,缅怀鲁迅先对中国现代创作版画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2.边疆少数民族生活,激发创作灵感
历时两年,先后组织五批次画家赴新疆写生,并先期举办“阳光新疆——写生作品展”,再到年末向观众呈现规模宏大的“天山南北——中国美术作品展”,首次全面梳理展出70余年新疆题材美术作品。还有“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术作品展”、“大美西藏——西藏当代绘画邀请展”等集中展示少数民族题材的展览,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边塞广袤奇特的地域风貌和浓郁迷人的民族风情给美术家们带来崭新的审美体验,激发了创作灵感,画家们从艺术角度对地域性、民族性审美特征进行发掘与创造,开创雄奇瑰丽、博大沉雄的创作风格。内容题材涉及广泛,展示出少数民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美术作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积极推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3.百年回顾,尽显大家风范
老美术家王式廓、江丰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中央美院美术馆接续举办,纪念大会以庄严肃穆的仪式向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开拓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通过文献作品展览形式使观众直观感受老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和艺术成就;通过座谈研讨活动,生前好友、弟子、家属围坐,共话当年。力群迎来百岁寿诞,故里灵石重张力群美术馆新馆,展出捐赠作品,京城美术界设寿宴为其庆生。还有今年辞世的年逾九旬的彦涵,这四位从延安走出的人民艺术家,一生践行“艺术为人民”、“艺术为人生”的社会主义美术理念,为后辈学子树立了体现中国美术主流价值观的典范。
4.青年美展,散发青春活力
青年昭示着未来,2011年专门为青年而举办的展览也呈现活跃态势。自2008年中国美协重启“全国青年美展”,设定为三年一届的常设性、制度化的重点展览活动,“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如约而至,500余件作品涵盖了革命历史、现实生活、都市景观、情感表现、人文关怀等不同的题材和主题,整体艺术水准齐整,语言材料丰富,视角新颖独特,情感真挚诚恳,创作心态平和,展露出青年人特有的风采,呈现出中国美术今后发展的良好态势。与“全国青年美展”一样,两年一届的以“炫”为主题“2011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也以国、油、版、雕、水彩和综合材料的架上绘画和雕塑为主,这两个全国性青年展,保守有余,锐气不足,强调个体的心性的表达,缺乏先锋的创新精神和厚重的人文精神,但不可否认的是青年人扎实的学院派功底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而以“链接传统与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除了绘画、雕塑,还容纳了摄影、装置、影像等新媒体艺术形式,侧重于观念性、实验性,借助新的媒介和材质追问艺术未来的走向。
5.美术机构发力,呈现美术新象百态
继2009年“中国当代艺术院”成立之后,今年中国美协成立了实验艺术委员会,吕胜中、朱青生、张子康、邱志杰等20位艺术家为首届委员。实验艺委会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将具有实验性、探索性、前卫性的艺术家团结起来,并为其提供服务和展示平台,体现了中国美协的包容性,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和容纳用新媒介形式和新视觉经验来探索艺术发展的具有深刻表现力的艺术家,积极营造宽松和谐、共同发展的大环境。
由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重组而成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修缮扩建一新,以“历史与艺术并重”为办馆理念,开馆大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潘天寿艺术展”、“李可染艺术展”、“黄胄艺术展”,以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现当代精品力作,向公众重装亮相。
2010年中国国家画院以少而精的机构模式和专聘结合的用人制度,成立7个专业院,初步健全了专业门类,完善了组织体制。2011年是建院30周年,举办“东方既白”美展,全面呈现扩大规模以来的整体阵容,已破土动工的天津的盘龙谷创作基地和签约启动的“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也将为画院美术家提供创作和展示、交易空间。对于全国画院性质的机构改革提供示范性样本。
7月,中国画学会经文化部、民政部批准成立,是继中国油画学会、中国雕塑学会、中国版画学会等学术团体之后成立的又一个新的全国性的一级民间社团组织。吸纳了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中国画家300余人为会员,力图集中高端学术力量,深入探究中国画发展规律,共同推进中国画的时代发展。
6.展览纷呈,打造学术品牌
双年展(三年展)、艺术博览会,这些兴起于西方的艺术展示方式在中国轮番上阵,北京、广州艺博会,上海、成都双年展,广州三年展,这些老牌展会已持续多年。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深圳观澜国际版画展、大同雕塑国际双年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中国(厦门)漆画双年展等崭露头角,从操作方式上都能看到政府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力图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打造城市品牌活动,既为当地民众带来丰硕的文化盛宴,又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成为都市名片。
除上述门类艺术展外,以“溯源吾土,述民之情”为宗旨的“吾土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从苍茫西北到辽阔东北,再到秀美江南,已为我们呈上“传承西北”、“化境长城外”、“人文江南”三个大展,通过区域性的学术比较探讨油画本土化形成的地域性特征。还有“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暨中国新农村建设成就绘画展”、“学院工笔——首届中国工笔画学术联盟名家邀请展”、“全国壁画名家架上艺术精品展”、“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第二届中国水彩名家邀请展”、“第二届中国粉画展”、“人·插图·生活——首届全国高校插图艺术作品展”、“界·尚——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等展览活动,与公众分享了中国画、壁画、水彩、插图、陶艺等各门类精彩的艺术作品。
四、专业骨干培养,后续人才储备
我国文化事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等艺术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1300多所高校(不包括高职)招收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校生达120万之多,成为世界上艺术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艺术学科定位过低的弊端更加凸显出来,与其他学科交叉和新兴的艺术门类无法进入学科目录,艺术教育存在着学科建设不完善、办学层次低水平徘徊、艺术人才培养低水平重复等问题。经过多年的争取,2011年,原属“文学门类”的艺术学成为独立的第十三个一级学科门类,使艺术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有了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性。但在学科体系、评估指标、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已经成功举办了3期,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德艺双馨的中青年“拔尖人才”。报名人数持续攀升,选派机制不断完善,从最初的自报选题到后来针对解决迫切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的地选题设立机制,涵盖了当代美术理论与创作、艺术设计、博物馆学、展会研究、美术教育等多个领域,代表了当前研究热点和现实需求,体现了项目特点。
中国美协不仅着力高精尖人才培养,而且更注重挖掘“基础人才”,继续扩大与全国美术院校、创作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入合作,开展“西部少数民族美术人才培训发展计划”,通过培训和办展方式提高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的整体素质和基本技能。
五、加强理论建设,构建评价体系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西方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不可避免地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有的价值体系解构,新的尚未健全完善,当前文艺创作和批评出现不少问题。耗时一年多,吵得沸沸扬扬的画家范曾状告艺术收藏家、评论家郭庆祥的名誉侵权官司,一审以范曾胜诉告一段落,法学界和艺术界共同探究“文艺批评、学术争鸣和名誉侵权的界限”问题,试图廓清评论批评的本质和评判标准。由《人民日报》发表的《让文艺复归心灵、让创作贴近现实——十大恶俗阻碍文艺健康发展》一文也引发社会广泛热议,文艺界纷纷反躬自省本门类艺术在理论建构、评论批评上存在的问题。美术界整体来说比较健康,但也缺失严肃的文艺批评,形成了写人的多、写问题的少,配合展览的多、独立思考的少,肯定的多、批评的少的局面。因而理论家、评论家应当坚守职业操守和学术底线,维护行业自律,不受金钱、市场、人情左右,建构独立自主的学理系统和评判体系,形成独立的批评力量,开创当下文艺评论新风尚,为真正的文艺批评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的氛围和生态环境。
六、增进交流,深化认知、解读
亮相于中央美院美术馆“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将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波提切利、盛期威尼斯画派丁托列托和提香等大师的杰作完美呈现;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湖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巡回展出的“重返巴洛克——那不勒斯的黄金时代绘画展” 汇集了那不勒斯最具代表性的宗教、神话、历史、风俗、肖像、风景和静物等题材的艺术作品,较全面地展现出17世纪至18世纪的巴洛克艺术,以及巴洛克艺术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历时6年筹备,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启“启蒙的艺术”之门,展出德国三家国家级博物馆馆藏580件作品,从绘画、雕塑和版画到手工艺品和服饰,全方位展示18世纪启蒙的艺术,介绍了启蒙运动的背景、历史、伟大成就以及深远影响。现身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展品贯穿了毕加索一生中各个主要的创作时期:蓝色时期、粉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蜕变时期……中国美术馆则推出“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令观者感受当代艺术家们用新媒体的方式展开的对人类自身生存危机的艺术探索。
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当代新媒体,几大展览合并在一起为中国观众打开一个基本完整的欧洲绘画史,使其可以纵览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初步了解西方艺术发展至今的样态的变迁历程,感受其内在自有的逻辑演化过程,再回过头来反思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到底走向何方,这正是深层次的文化艺术交流的意义所在。
“中国美术世界行”也在稳步推进。今年,陆续在首尔举办“中国当代绘画精品展”,在葡萄牙东方博物馆举办“水墨中国——中国当代国画精品展”,在东京巡回展出“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展”,在罗马威尼斯宫举办“超越传统——中国现代绘画大师展”。还有以“弥漫”为主题的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以茶、荷、白酒、熏香和中药五种气味的弥漫为美学意象,不仅从视觉,还分别从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方全面打通观众的感觉,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现场性。这些活动把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现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当代艺术的特色,加深了中外美术界的交流和认识。
还有一件令世人注目的事件是浙江省博物馆藏《剩山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无用师卷》终于汇合为“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这幅见证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和悲欢离合的传世佳作,此次合璧展示,是超越时空的团圆,是弥合政见的交融,是海峡两岸同文同宗的见证。
七、艺术市场,乱象亟待清理
徐悲鸿前后两幅作品拍卖时被指为赝品,再次引发人们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争议和不满,以次充好、假拍拍假、暗箱操作等各种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继2010年艺术品收藏步入“亿元时代”,2011年可谓“资本元年”,投资艺术品超越房地产、股票,成为资本首要投资场。遍地开花成立了60余所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艺术品拆分成“权益份额”的新型证券式交易模式,迎合了中小投资者的需求,大量热钱涌入,市场总计发行超过17亿元。但由于适用法律缺失、机构公信力存疑、艺术品准入标准不明等缘由,艺术品交易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暴涨暴跌,艺术市场也随着泡沫的蔓延而风险凸显。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对文交所紧急叫停。拍卖行和文交所呈现出的市场交易乱象,亟待出台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以整顿和治理。
八、公益惠民,真诚回报社会
美术馆通过展览、出版、艺术普及和教育活动,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获得艺术欣赏的愉悦,从而提高公众文化素养。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受到各地观众欢迎,出现了万人排队观展的盛况。公共文化设施硬件的无障碍、零门槛,拉近公众与艺术殿堂的距离,而丰厚精美的展品则是精神和文化的支撑,细致周到的服务是公益惠民的保障,艺术家们慷慨捐赠作品为美术馆软件建设提供丰厚的资源。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等推出了“50年捐赠作品大展”,廖冰兄、任率英、徐匡、华君武、崔子范、谢云、方成等艺术家的捐赠作品展览,以示对捐赠者义举的敬意和褒扬。
在这一年中,美术家们随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慰问团赶赴遭受冻雨灾害的遵义慰问,赴四川成都、绵竹,海军葫芦岛基地慰问,赴海南、陕西延安及安塞地区、天津滨海新区开展“送欢乐、送文化、送温暖”活动,为老红军、老八路、“红色娘子军”老战士、劳动模范画像。向当地学校捐赠书籍、画册。与基层美术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座谈交流,为他们的创作提供指导。组织“名家进名镇”采风写生活动,文化下乡、服务三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在“中国版画进万家”工程首发仪式上向社会各界捐赠版画作品,并继续深入到全国各省市,在学校、医院、社区等社会基础单位展示优秀艺术作品,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临近年关,印制精美名家名作,书写春联福字,到北京建筑工地为农民工送去新年的祝福。体现了艺术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