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您当前所在位置:当代书画家人才库 > 新闻 > 书画研究 >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研讨会综述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研讨会综述

字号: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全国美术作品展研讨会综述

 

赵昆 整理

 

2012年5月18日,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以下简称《讲话》)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博兴大厦开幕。下午,中国美协在博兴大厦会议室召开“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美展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旭主持,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担任学术主持。参加会研讨会的有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陈建文、中国美协顾问杨力舟、中国美协副秘书长陶勤,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刘曦林、《美术观察》主编李一,副主编赵权利、艺术研究院美所副所长郑工、中央美院科研处宋晓霞研究员、国家画院编审赵力忠、《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著名画家谢志高、陈钰銘和孙浩。参展的青年画家代表焦洋、孙震生和康蕾。中国美协研究部主任吴涛毅,副主任梅启林、《美术家通讯》副主编杨萍,以及媒体记者等2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讲话》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文化理想,生动地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党领导人民推进文化建设的思想理念。虽然今天的文化建设的任务目标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当年《讲话》中关于文化建设、文艺思想体现出来的基本立场和方法仍然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与会的专家和学者表示,中国美协近年来多次组织美术家们深入基层采风写生,并且动员全国美术家在短时间内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推出了高质量的、具有学术水准的展览,成为中国美协弘扬和贯彻《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张旭光认为,这几年美术界的重大展览积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局,去年中国美协举办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美术展览”的研讨会上,理论家认为当前的美术创作在艺术规律和党的政策之间有较好的结合,今年的展览延续了这个品质。他指出,美术界有良好的学术气氛,艺术批评较为实事求是,既讲优点又讲缺点,尤其是对青年作者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很好的建议和意见,美协曾经专门整理过这方面的材料,上报给中国文联。

学术主持邵大箴表示,“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美展”是写生和创作结合的当代美术展览,与中国美术馆正在举办的纪念《讲话》——“从延安走来”的历史性展览形成一个对照。美协的展览展示当代的美术家的280件左右的作品,包括国画、油画、雕塑等画种,老中青三代美术家,知名与无名的美术家都在积极参与的展览。展览作品反映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与当前党中央反复强调文化艺术界、知识界要走基层,反映人民生活的实际状况,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反映人民大众的丰富精神世界是一致的。

  1、《讲话》是党的文艺工作的指导性文献,它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成为新中国文艺理论和创作的指导和规范。

陶勤通报了她在中央党校围绕《讲话》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及其现代价值的所做的研究。她谈到,经过不断的历史实践和检验,《讲话》提出人民本位的新思想,她列举了一系列毛泽东同志的关心美术发展的史实和文艺思想实践方面的创建,毛泽东同志对文艺的思考和实践是他个人魅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影响力辐射到了全世界,他为新中国文艺理论体系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陶勤表示,毛泽东同志和他的《讲话》曾深深地激发起几代中国美术家的创作激情。《讲话》引人深思,催人实践,其中人民本位,生活本位的人民思想,对今天的美术创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刘曦林表示:《讲话》提出“艺术为什么人,怎么为”的问题是在世界文艺史上,特别是马列理论文艺史上的高峰和重要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指导着中国的文艺七十多年的发展。

刘曦林认为,“艺术如何为人民”有一个途径,这个途径就是无条件的,全心全意到人民大众中去。同时文艺表现人民也有一个历史过程,从神化工农兵到深入体验和认识人民大众的生活,表达出人民大众的真情实感。

《讲话》中提到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现在做的调整,今天已经不分第一第二,但是毛泽东同志的提法即“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实际上是不能割裂的,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个统一的关系一直影响着老一辈的老画家。

张晓凌谈到《讲话》当年影响巨大,甚至覆盖到国统区。因为中国的美术一直在寻找“为什么人的问题” 。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了产生新兴的社会阶层,美术家在如何适应这个新兴社会阶层审美需求上发生了变化。从“五四运动”开始,在西方文化的参照之下,迫使康有为、梁启超,到徐悲鸿等都提到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而毛泽东同志天才地感觉到中国文学艺术的重大变化,在这个时候必须强调“艺术为什么人”的问题。

张晓凌认为《讲话》是一个具有革命性和颠覆性的文本,创造一个新美术的传统,奠定了延安美术的成功和胜利,成为新中国美术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的走向,开辟了中国现代文艺史上一个新时代。

宋晓霞认为,《讲话》最重要地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定义出发的方法论。《讲话》的思想来源,既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学习,也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讲话》不仅仅是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也来自于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的具体理解,即在文化政治总体结构中,艺术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工具之一。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概念几十年间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不变的是人民仍然是对社会革命起作用的一个人群。

赵权利表示,《讲话》是20世纪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文献。在美术领域里,《讲话》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堪比中国古代有影响的经典性的理论。

2、《讲话》发表70年里,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美术的演化和发展

郑工认为,在20世纪的变革当中,《讲话》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神的延伸。郑工表述了《讲话》具有承上启下的思想位置,深刻地影响中国美术演化和发展。

郑工认为《讲话》最大改变是落实在艺术家主体上。在阶级论的前提下,《讲话》认为艺术家必须接受改造,这样就对美术家主体身份提出问题,要求美术家情感和思想上进行转化,这是关于写生写实问题和创作问题的一个关键点。也开启20世纪中国美术变革当中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要求深入生活,而且不仅仅是在形式语言的变革上思考,如何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生命力的内容。围绕主体在基本内涵上和主题思想上进行转化,主体本身进行一个彻底的改造,这个过程中改变美术家主体的思想感情,改变思想感情就转化了美术家观察生活的眼界。

第三个阶段是一个多样性,多样化的阶段。在今天展览当中,可以看到的这个多样化过程的延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逐步开放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在目前的状态下,不仅仅是美术家主体身份改变了,还有城乡关系也发生改变,美术家如何去深入群众,写生的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形式语言的表达上和情感上,还有一些观念性的问题出现了。

宋晓霞表示,《讲话》的文艺思想在延安时期就已经成熟了,并且在局部地区诉诸实践,最终形成了1949年以后中国独特的艺术思想形态。《讲话》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如同马克思主义一样,被长久的关注和学习性的研究,而且指导着文艺生产和研究,指导着今天的艺术思维和艺术生产方式。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践行《讲话》精神,

杨力舟认为,《讲话》是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它提到了文艺标准,“高度的政治思想文明和尽可能完美的形式”,非常富有科学性和辩证性,中国文艺还必须在《讲话》的光辉指引下顺利前进。他表示,执行《讲话》精神要有完整的理解。纪念《讲话》反思过去,对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过去做过的,走过的,应该彻底的扭转。小平同志在第四届文代会上讲话提出,艺术不为政治服务,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也是政治,但是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让我们吸取过去的历史教训。

王镛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讲话》诞生在抗战时期,党的文艺政策也与今天不同。《讲话》的个别结论有了一定的局限,但总的精神仍然意义非凡。今天的美术家虽然未必是有意识的要去按照《讲话》去做,但仍然在实践当中贯彻了《讲话》的精神。美术界贯彻《讲话》精神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还需要继续升华。有一些作品的艺术深度不够,有的作品造型还有问题。人民群众的形象还应该更深刻一些,挖掘他们的精神世界,使当代的艺术达到更高的水平。

刘曦林表示,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实现一些新的内容,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现在是美术创作的最好时期,美术家应该朝着被人民大众接受的方向努力,创造出更好更美的艺术形式。

宋晓霞认为,70年过去了,历史环境发生了剧变,当初《讲话》所面对的矛盾可能已经转化和解决。今天美术界也更有条件去历史的、全面的、科学的理解和对待《讲话》的精神遗产。穿越70年的时光,美术界应该为《讲话》的继承、发展和丰富做出一些贡献。

张晓凌表示,现在的美术家和人民之间的感情距离无法延安的老艺术家相比,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做得远远不够,因此无法产生强烈的人本位主义精神,这和当下社会浮躁相关,如何克服这个现象,把《讲话》的精神真正贯彻到实处,只有真正深入到基层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掌握《讲话》的核心精神。

郑工认为,《讲话》70周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限制本身也给美术家提出很多的必须要重新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如何深入生活,什么叫做深入生活?深入对象的世界中,深入什么?是自我的生活,还是对象的生活,还是生活把自我也包括进去的大生活,如果是大生活的话,这个生命就要重新解释和理解,回到主体的内部世界中。正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在目前的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艺术创作可能会更好更快的走向多元化,更多样化的方向去。

李一认为:《讲话》提出文艺创作的规律——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亘古不破的真理。从艺术家也是人民中的一员来理解《讲话》,理解艺术家和人民群众之间互动的关系。

赵权利表示,今天的艺术家们应该认真的思考《讲话》中关于艺术的问题,不应把对《讲话》的学习流于形式。

  4坚持《讲话》精神,深入基层,更好地为人民大众美术创作优秀作品

孙浩认为,他们这一代美术家基本上是在《讲话》的指导下创作,多年来美术家对《讲话》已经有了很自然的理解。他希望每年到纪念《讲话》的时候,宣传机构、美术机构多强调坚持《讲话》精神。

谢志高表示,《讲话》的精神实质仍然反映在几代国家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中,《讲话》没有过时,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谢志高回忆了当年在美术院校学习时深入农村基层,真正的和农民密切接触,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反观今天做不到真正地和工农兵在一起。美术家应该向媒体走基层学习,他们的鲜活的报道表达出基层民生的酸甜苦辣。

谢志高认为,美术家今天的写生和过去差别很大。过去写生专门选一些好的形象,现在美术家随机地选择写生对象,用很朴素的感情去画。

陈钰铭表示,“下基层”活动已经有了质的转变,这几年中国美协在全国写生掀起高潮,美术机构都在组织美术家下去,美术家们开始回归写生,认识到写生的重要性。

赵权利表示,从20世纪的延安时期到七十年代,美术在真正地在为人民服务,达到了《讲话》所提出的目的,因此当时的美术作品打动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代的美术家在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在思考《讲话》过程中来解决。

 杨力舟表示,美术家应该长期无条件的深入生活,不但要深入生活,还要认真的观察和发现,深化升华的角度。中国美协一直在坚持着《讲话》精神,即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不断为美术家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到全国各地去采风。美协组织写生工作,应该继续加强引导,深入生活多写生的同时,不妨加入一些基础的教育,尤其是对画人物、山水、花鸟的研究。他也表示了担忧,随着时代的变化,照相取代了写生和速写,美术家的基本功和基本造型能力下降,像老一辈美术家很扎实的基础创作,越来越少了。

与会的青年美术家代表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康蕾表示,现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讲话》那个时代,是有距离的,但年轻人应该学习《讲话》里永恒的闪光精神。康蕾认为自己受益于写生,在自己艺术创作过程中,不断地了解和认识外面社会,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认识过程,然后在艺术实践上做一些尝试,努力把艺术作品和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价值观结合在一起。

焦洋认为《讲话》精神从始至终在美术家的创作中,青年美术家应该在生活中培养艺术修养和品德。她表示,写生是美术家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写生提示每个画家都要面临的问题,在当今艺术形式多样化的时代,如何写生,怎么样处理生活与写生之间的关系,写生记录生动鲜活的人和事,并加以提炼,为艺术创作积累素材。

孙震生表示,应倡议年轻一代的画家要重读《讲话》,认真的理解《讲话》的精神。中国美协连续多年组织艺术家到基层采风,使美术家和当地的艺术家结下的深厚的友谊,更加的深入的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

今天的青年美术家非常幸运,有《讲话》理论作为指导,有践行《讲话》精神的老艺术家作为楷模,还有中国美协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只有创作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作品来才是最好的回报。